三年来,爱康骨科耗材行业经历了集采的医疗遇洗礼,随着市场的骨科逐步回暖,国产骨科企业在2023年第一季度交出了良好的耗材业绩,并在接下来的市场两个季度继续复苏。
根据官网APP的战机信息,国内主要骨科企业近期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爱康多数公司在营收和净利方面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医疗遇特别是骨科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方面,成为了增长的耗材新引擎。
例如,市场截至11月25日,战机春立医疗的爱康年内AH股价涨幅超过90%,大博医疗和威高骨科的医疗遇股价涨幅分别为56.83%和20.72%。然而,骨科作为最早走出集采低谷的爱康医疗,其年内涨幅仅为17.23%,并面临被踢出港股通名单的风险。
股价反弹的滞后和低迷趋势
在2023年上半年的行业复苏中,爱康医疗的股价曾一度回升,并在7月30日触及年内高点7.24港元,累计涨幅达到53.72%。但随后股价出现下滑,于8月28日大跌近14%,重新回落至6港元附近,原因是其披露的2025中期业绩不及市场预期。
同期,多个竞争对手的业绩表现亮眼,大博医疗和春立医疗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6.69%和44.85%,而爱康医疗的净利润增幅仅为15.34%。尽管爱康医疗的营收在25H1增幅达到45%,位列行业第一,但市场并未将其收入增长纳入估值反弹,因此股价持续低迷。
当前市场更倾向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根据统计,全球骨科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在2024年达到622.2亿美元,2032年突破94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3%。在国内市场受到集采影响的情况下,进军海外成为头部企业的重要选择。
以春立医疗为例,其海外收入占比已达40%。相比之下,爱康医疗在此方面则显得相对落后,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为18%,虽然在头部企业中位列第三,但与其他公司还有显著差距。
从技术层面来看,爱康医疗的股价在8月28日大幅下跌,随后进入震荡期。在经过一个月的整理后,虽然市场有所回暖,但依然缺乏成交量的支持,短期内可能仍然不是投资者的最佳介入时机。
距离“保通”战仅一步之遥
自2023年中报发布以来,爱康医疗进入了一个约三个月的横盘震荡期。在这段时间内,其股价涨幅仅为0.36%,但振幅却达到23.10%。买方资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维持了股价在6港元附近的区间稳定。
截至目前,爱康医疗在5.52港元支撑位上方的筹码已高度集中,70%和90%的筹码重合率达78.57%。这可能成为公司后续“保通”的关键。
根据官网APP数据,恒生指数和港股通的下一次定期调整将在明年3月进行,检讨结果在2月25日发布。如今,爱康医疗的日均市值为63.49亿港元,仅略高于61.15亿港元的门槛。随着港股通资金的动向可能影响其市值,爱康医疗亟需保持市值的稳定,从而避免在新一轮调整中出局。
在此背景下,中国投资(沪港通)成为爱康医疗的重要买方,持股比例达到13.78%。经过两个月的持续买入,该机构已经超过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成为第二大经纪商,反映了市场对爱康医疗股价反弹的预期。
爱康医疗的PE估值已降至19.51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和公司一年的平均估值,结合市场趋势,其股价存在一定的回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