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持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并增强国际竞争力,新股多家A股上市公司正在香港寻求第二上市平台。前瞻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滨化集团)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滨化不增华泰国际和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集团

滨化集团成立于1968年,上市是破解一家综合性化工集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增收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利难滨化集团是新股中国最大的粒状烧碱、片状烧碱、前瞻三氯乙烯、滨化不增四氯乙烯及氯丙烯生产商,集团且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上市产能方面,是破解中国最大的环氧丙烷民营生产商。

业绩显示,增收滨化集团在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88.92亿元、73.06亿元、102.28亿元;利润为12.03亿元、3.99亿元、2.17亿元;毛利率为26.5%、16.7%、6.4%。在“行业第一”的背景下,滨化集团面临盈利能力持续收缩的挑战。

主营业务承压,新兴板块盈利待考

滨化集团的主营业务涵盖氯碱化学品、碳三碳四化学品及湿电子化学品,产品类型包括烧碱、环氧丙烷、MTBE等。公司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协同,提升生产效率并减少排放。同时,滨化集团还在积极推进“新能源+化工”模式,响应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

氯碱化学品业务作为公司的基础业务,其营收近年波动,预计2024年营收将降至61.15亿元,占比从2022年的90.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1.9%。环氧丙烷价格下跌是原因之一,毛利率已从24.2%降至14.7%。

此外,碳三碳四化学品业务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营收来源。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达34.87亿元,占比47.4%。不过,尽管营收增长,盈利能力仍待提升,毛利率为6.4%。

相较之下,湿电子化学品业务发展缓慢,营收占比不足1%。公司在“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中,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3.54亿元,利润却仅为1.36亿元,毛利率也下降至8.4%。

行业增速放缓,价格周期寻底

滨化集团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行业增速的放缓。以氯碱化学品中的烧碱为例,预计2024年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0.2百万吨、43.7百万吨和40.6百万吨,但复合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21至2022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下游需求增长,价格上涨,而2023年起,市场供应趋于宽松,价格则出现回调。

在环氧丙烷行业,预计2024年将达到8.2百万吨的产能,但价格亦呈下降趋势,由每吨1.07万元降至7900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3%。预期到2029年,环氧丙烷的平均价格将达到8300元。

总体来说,滨化集团的上市正值其业务转型与行业周期变化的交汇期。如何在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通过“A+H”双平台优化资本结构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将是公司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投资者将关注其如何平衡短期压力与长期战略投入,以及新旧业务如何协同,实现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