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数开盘上涨0.07%,港股高开恒生科技指数下降0.1%。开盘蔚来股价下滑超过2%,企业百度集团下跌超过1%,跌超新股量化派则上涨超过165%。港股高开万科企业股价大跌超过5%,开盘因公司计划召开“22万科MTN004”公司债持有人会议以审议债券展期事宜。企业

关于港股后市

杨德龙指出,跌超A股和港股的港股高开科技牛市趋势已得到确认,近期科技股的开盘调整未能改变这一格局,这轮科技牛市预计会持续两到三年,企业并有望在2026年由结构性牛市转向全面牛市,跌超更多板块将参与上涨。港股高开

中金公司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表示,开盘2025年港股将因流动性和情绪的企业支持而表现优异,流动性过剩将推动对稀缺回报资产的追逐。展望2026年,流动性依然充裕,但稀缺资产的扩散难度较大,市场将更多地受到结构性景气的驱动,投资者需关注产业主线,同时保持对潜在风险的警惕,灵活配置。

在投资方向方面,刘刚认为应关注三个关键领域:首先是以AI为主导的产业趋势;其次是以产能周期为基础的困境反转;最后是与全球不确定性相关的出口和商品领域。

国泰海通证券分析,港股在10月份进入调整期,主要原因包括前期涨幅过大、美元流动性紧张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回落。牛市中市场调整是正常现象,历史数据显示港股短期由于情绪干扰导致的小幅回撤平均为7%,流动性收紧及外部冲击引发的大幅回撤平均为17%。该券商认为,美元流动性问题仅为短期干扰,而AI浪潮未结束,加上资金流入及优质资产的聚集,港股牛市有望继续。

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港股已进入布局阶段,左侧投资者可以逐步建仓。近期市场波动性上升,流动性、情绪及风险偏好是主要因素。在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部分投资者担忧经济数据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背离”,但这并不会影响市场的基本面。国内资产的重估主线未变,资金对核心资产的需求仍然存在,估值向盈利的切换与内外资的再平衡将促使投资思路的回归理性。港股本轮调整比A股更早、跌幅更深,当前位置开始具备性价比。

中信证券的研报提到,全球风险资产波动的表面原因是流动性问题,根本上则是市场对AI叙事的过度依赖。当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商业化)无法跟上市场节奏时,适当的估值修正可缓解风险。在此背景下,美国发布的数据及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下修引发了高位资产的估值修正,同时市场对北美AI基础设施可持续性的担忧因降息预期延后的影响而加剧。

对A股而言,稳健回报导向的资金持续入市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在增量资金以稳健型资金为主的生态下,A股和港股未来可能出现“急跌慢涨”的趋势,这为需要增配权益的投资者提供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及港股以布局2026年的机会。从配置角度看,资源及传统制造业的定价权重估、企业出海仍是核心增配方向,然而高切低策略因预期一致性过强,未来的轮动择时将面临较大挑战。

财联社的分析指出,自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配置窗口期。推动今年港股市场上涨的因素包括海外降息预期上升、南向资金流入、优质资产扩容及AI产业的发展。尽管近期市场波动,许多机构依然看好港股市场,认为牛市基础依然坚固,底层逻辑未变,行情有望延续。

东吴证券认为,港股短期内将以震荡为主,上行斜率或将放缓。中长期配置来看,当前点位具备一定吸引力。港股科技板块虽短期处于调整阶段,自10月初以来,美股的AI题材受到市场关注,但港股AI科技股因缺乏新催化剂而上涨动力不足。不过,中长期来看,港股科技板块的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中国证券报引述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的观点,称与全球主要指数相比,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存在较大的修复空间。他认为,当前港股市场依然主要依靠流动性驱动,外部流动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短期震荡。但中长期来看,随着美国降息的开启,美联储缩表结束,中美的宽松政策或将形成共振,南向资金及外资将在低利率环境中流入港股市场。作为全球估值洼地,港股的中长期上行空间仍然较大。

本文转载自“腾讯自选股”,官网编辑:徐文强。